宋誌平會長在2021國企改革十件大事發布會上的主旨演講
宋誌平⠠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
2021年是黨和國家曆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年,為總結2021年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砥礪奮進、開拓拚搏的突出成就,在國務院國資委的直接指導下,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與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企研究院共同合作,統籌策劃、精心組織、整理和評定出2021年國企改革十件大事。借此機會,我和大家談談共同富裕和國企改革的話題。
一、共同富裕使國企改革有了新的內涵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希望打造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
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是創造財富之源。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不斷深化改革,在逐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也創造了大量的財富。現在來看,共同富裕使國企改革有了新的內涵,那就是由激勵機製上升為共享機製。我們要讓企業成為共享的平台,成為大家共同富裕的平台,成為真正的理想基石。國有企業著力推進中長期激勵機製的改革,通過科技分紅、員工持股、管理層股票計劃、超額利潤分紅權、跟投等,讓人力資本與財富資本分配共享,讓員工不僅獲得工資和獎金,還能享受企業創造的財富,讓員工增強對企業的歸屬感,提升向心力和凝聚力。通過企業共享機製,進一步打造橄欖型收入結構,讓中產階層占整個社會的大多數,這樣的社會構成,使整個社會處於比較穩定的結構,更有利於我國經濟實現穩健發展。
二、企業開展共享機製的最佳實踐⠀
海康威視是在機製改革方麵做得比較好的央企代表。2021年,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56億元,歸屬股東淨利潤11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海康威視成立初期引入員工持股,上市之後實施了四期限製性股票計劃,同時針對新業務又探索了跟投與股票增值權相結合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市場機製。海康威視一直做得非常好,是央企在共享機製方麵的一個榜樣。
中國建材旗下的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2000年進行了股份製改造,2003年進一步規範化,2010年對六家分公司進行了業務整合和重組改製。現在這六家公司的股權結構是7:3,合肥院持70%的股份,技術和業務骨幹持30%左右的股份。合肥院是國資委的雙百試點單位,2021年實現利潤5億多,發展得非常好。
地方國企機製改革做得好的企業代表是煙台萬華,這家公司是員工持股的國有上市公司,煙台國資委持21.6%的股份,員工持股20%的股份,同時還有科技分紅等。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1073億元、利潤192億元,實現了快速發展。
我們從以上三個案例可以看出,共享機製不是讓幹部員工把所有者的財富分走了,而是通過共享機製,讓企業發展得更好更快、競爭力更強。好企業大多是有共享機製的。我們可以總結這些最佳實踐案例,讓不同類型的企業在實踐中能夠參考運用。
三、從激勵到共享的升華
建設共享企業讓社會更美好。最近我讀了兩本書,一本是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寫的《利益相關者》,在中國的語境來說,利益相關者就是共享。施瓦布先生認為,當代有兩種資本主義,一種是美國和其他許多西方國家占主導地位的股東至上的資本主義;一種是國家資本主義,像新加坡、越南等是國家資本主義。他認為這兩種資本主義都突出效率,但同時都帶來了兩極分化和環境惡化的問題,所以提出一種新的製度——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在這個製度下,人類和地球為自然利益相關者,政府、公民社會、企業和國際社會為關鍵利益相關者。今天的世界正在麵臨分裂的問題,國與國之間或者是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也引起了分裂。他認為解決這些分裂,可能要用中國儒家文化的和諧精神,中國能夠找到解決方案。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五大發展理念,講到共享,包括現在提出共同富裕,等等,也是想解決這樣的問題。
還有一本《共贏——覺醒商業的實踐》,這本書的譯本是我寫的序。書中提出“覺醒商業”、“覺醒企業”、“覺醒企業家”,“覺醒企業”有三重底線,第一重底線是環境保護,第二重底線是社會責任,第三重底線是利益相關者利益。企業不再簡單是股東至上、為股東取得利益,而是要處理好企業客戶、供應商、銀行、社區、投資者、員工、環境這七大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上世紀70年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裏德曼最早提出企業以股東為中心的原則,他認為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增加利潤,從那時到21世紀初,美國大企業商業圓桌會議每年開一次會,200多家大企業參會,他們提出企業唯一的目的是股東利益最大化,就是股東至上主義。這個影響很深遠,也曾影響我國的企業,過去我們一般也是這麽講。但2019年他們修訂了這個原則,認為企業的目的是讓社會更美好。也就是說,不隻強調股東的利益,也要強調員工的利益,要讓社會更美好,要關心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從全球來講,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作為企業來講,我們要為股東創造效益,但這不是唯一的目的。尤其在高科技、新經濟時代,人力資本也是企業重要的資本,有時甚至比金融資本更重要。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如果不重視人力資本,就會發生人才流失等情況。國有企業要想成為創新策源地,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就得有大量優秀的人才。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應該平衡好人力資本與金融資本這兩個方麵。從激勵機製到共享機製是我們認識上的一次升華。國企改革過程中,過去我們講得比較多的是激勵機製,要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但這還不是企業的本質,企業的目的是讓社會更美好,讓員工真正成為主人翁,憑借他們自身聰明才智能分享企業的財富,讓國有企業成為實現共同理想的基石。
根據現場記錄整理
(來源:中國企研)
@崇明返鄉人,歸心似箭也要注意安全
-40℃極寒考驗!年產5000台!全球最大功率“容和一號”鐵-鉻液流電池首條量產線建成投產!
機構布局忙不停,最炫“國潮風”虎年越刮越猛
劃重點!2022年,中醫藥行業要幹這些事
“十四五”醫藥工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速8%以上,最強增長點在這裏!
爆笑│記住這些經濟數據,春節聊天太炸場!
注意,春節期間進返京政策來了!
版權聲明
上海證券報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權利,未經書麵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摘編、鏈接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否則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微信熱線:王老師 021-38967805;版權合作:範老師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點一下!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